来也动态2016.11.15
开班式上,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副秘书长黄小平从旅游产业在生态建设和经济转型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旅游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关系、旅游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撑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抓好旅游开发与生态建设扶贫工作面临的机遇,为如何抓好工作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引导学员们带着问题参加培训。
培训班上,四川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郝康理以《旅游业扶贫,脱贫攻坚的生力军》为主题,拉开了授课序幕。
杨振之教授与来自北京联合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的专家分别为学员带来精彩培训。
培训班还专门安排1天时间,前往中国十大最美乡村――郫县青杠树村、邛崃大梁酒庄进行现场教学;围绕“立足现有基础推进旅游扶贫攻坚”分组进行了讨论。
主讲人:杨振之
来也股份创始人、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教
杨振之教授授课现场
同质化现象突出
笃信“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研发能力长期滞后;客群从众心理较重。
品质感普遍低下
以“减配”、“低配”参与低价竞争;形象包装和情绪培养技术欠佳。
市场调研支撑薄弱
对市场划定的细分程度不够;对先进调研工具的使用能力不足。
重替代,轻优化
旅游产品仍高度依赖于附着在土地上(以农村土地为主)的自然和文化实物资源,且资源获取和持有成本过低。在法规健全、原生资源获取和持有成本日渐提升的条件下,旅游产品的直接替换成本很高,通过技术手段不断优化才是更经济和具可持续性的方式。
缺乏联动组合意识
缺乏体验组合意识;缺乏线路和业态组合意识。
品牌意识淡漠
宁可攀附,不愿独立;着重眼下节流,放弃长远开源。
一、拓展资源认知和评价
在休闲度假时代,过往的旅游资源认知和评价体系已经不合时宜,必须以全新视角拓展旅游资源维度。
二、着重资源转化与演绎
除非独一无二,品级绝佳的世界级资源,将原生态资源直接作为旅游产品已难满足市场需求,而对于普通资源的深度转化与创新演绎,则往往能够取得“奇效”。
三、引导产业融合与叠加
旅游本身并非一个单一产业门类,而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泛产业集群。因此,产业融合与叠加就必然成为旅游产品创新的重要源泉。这种融合与叠加,涉及生产活动的空间、方式、人力等所有层面,其程度越高、层次越深,则效益将越突出。
四、引导产品组合与联动
在游客组织方式以散客为主,且交通能力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传统上的“一站式”景区和度假村产品都无法真正留住游客,产品之间的“抱团取暖”成为当然选择。
五、打造四季四时型产品
旅游产品的季节性是制约其盈利能力和生命周期的关键问题,往往造成运营成本入不敷出。旅游空间和设施利用的时段性也是影响其经济绩效的重要因素,“永不停歇”的旅游产品是最为理想的状态。
六、营造差异化感官体验
很多时候,游客对于旅游产品兴趣索然的原因在于这些产品没能针对原生资源营造差异化的感官体验,所提供的观览视角太少,感官调动很不充分。
七、精准培育“情怀感”
旅游产品并非“刚需性、标准化”的日常用品,所满足的也并非社会人群的基本生理和常态生活需求。因此,旅游产品必须能够激发人们更高层级的心理诉求,才能真正具备深层次、持续性吸引力。
八、众口可调“综合体”
当前旅游客群的组织方式以家庭亲子为主流,需要在家庭成员彼此可照应的空间尺度内,实现对不同年龄、性别、活动能力和游憩诉求的客群的全方位满足。同时,对于度假目的地区域而言,兼具旅游和生活业态,且能体现鲜明主题的服务和活动集群,也是延长客群停留时间和释放其消费潜力的必要产品。
九、公众参与式开发运营
旅游产品吸引力的关键之一是建立游客归属感,因此,在规划设计和开发建设阶段便邀请游客参与,便成为当前欧美地区非常流行的旅游产品打造方式。
十、运用互动式营销模式
当今乃至未来旅游营销的首席关键词,便是“互动”。智能手机等移动数字终端的广泛普及,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蓬勃兴起,虚拟现实、电子支付等技术手段的不断成熟,令营销的互动性、社会化程度显著提升,乃至于令营销成为旅游产品体验的一部分。
本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来也股份”
编辑: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