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振之
出版社: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时间:2003年8月
简介
本文对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四川省阿坝州藏区、甘孜州藏区和云南省迪庆州藏区的旅游业发展及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三个藏区正好处于相递进的旅游业发展的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资料和第一手的抽样调查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出在旅游业发展的不同的历史阶段对当地社会文化的影响。
该地区地形复杂多变,有高原、山原、草原和高山峡谷等多种地貌,以高山峡谷为主,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但山高路远,经济落后。由于地势高差大,在横断山区,气候和植物呈垂直带谱分布,是全世界著名的生物多样性地区,被誉为“动植物的基因库”。与此同时,该地区保留了以藏族文化为主体,多民族文化共存的特点,多元的民族文化和谐共处、相互交融。该地区地处民族文化走廊,又由于高山峡谷地形对地理空间、经济空间、文化空间的分割,各地区被分割成了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文化单元和经济单元,使该地区的地域文化差异较大,文化的多元化与文化的地域性差异是青藏高原东缘藏区的一个显著特征。在这样一个地区如何发展经济?藏区经济发展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采取何种经济发展模式?是走现代工业化道路还是继续走传统经济的道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现代化实际上就是工业化、都市化,它会带来传统社会的礼俗、道德、文化风习、宗教信仰的全面的危机,同时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式的开发。这一发展经济的模式明显不适宜藏区的发展。当然,实践证明,传统的农牧业和林业的发展道路也是行不通的。但藏区人民必须过上现代的生活。于是本文提出了藏区经济发展的第三条道路,即“现代生活之路”。“现代生活之路”的核心是限制都市化和工业化,对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进行保护,发展生态型的新型产业,发展以旅游业等为代表的绿色经济、生态经济,使藏族人民既能过上现代生活,又能使他们的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得到保护。更为重要的是,在生态经济中,旅游业能使藏民族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跨越式发展是落后国家和地区吸收人类先进文明成果、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不平衡发展战略,在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率先实现超常规、高效益、可持续发展。旅游业最具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条件。旅游业的发展与后工业时代的经济发展模式一致,是资源与环境保护型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它能够使一个地区跨越工业时代,超越整体生产力水平,实现“后发式”增长。旅游业能够使整个社会的财富实现地区性的再分配,使贫困地区有机会参与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青藏高原东缘藏区更具备实现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条件。青藏高原东缘藏区要实现旅游业的跨越式增长,当务之急是对该区的旅游业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
由于该区地广人稀,旅游资源丰富,旅游线路长,必须根据游客的行为规律及旅游地的不同性质进行科学合理的产业空间布局,由于游客会根据时间成本和经费成本等考虑在哪些景区、城镇消费,有的城镇和景区是目的地,而有的城镇和景区是过境地,在目的地和过境地,游客的消费行为也会不一样,这就决定了沿途的旅游产业的空间布局。这样可以抑制恶性竞争,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避免重复性建设和资源的浪费。一旦形成了合理的、高级的旅游产业空间布局,该地区的旅游经济就会迎来快速增长。总体上来看,青藏高原东缘藏区的旅游业已开始启动,有的地区如四川阿坝州的九寨沟、黄龙,云南迪庆州碧塔海、松赞林寺等景区进入了高速发展、快速增长阶段,旅游经济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已表现得十分明显。同时,根据对海螺沟、九寨沟、云南香格里拉景区居民在旅游开发前后家庭耐用品、住房修建等方面的消费状况的比较,说明了旅游业的发展使景区居民走上了小康的道路,有的景区的居民已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旅游业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能带来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富裕,另一方面对居民的婚姻、道德、宗教等观念和风习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造成旅游地的社会文化的变迁。海螺沟正处于旅游业发展的启动期,旅游业对当地的社会文化影响还不大,居民的婚姻基础还是以“感情”和“父母包办”为主;香格里拉处于快速增长期,情况就发生了较大变化,以感情和父母包办作为婚姻基础的比例大为下降,相反以收入和职业作为婚姻基础的比例大大上升;旅游业处于快速增长期向平稳发展期过渡的九寨沟景区,由于旅游业发展更成熟,居民在婚姻的现代观念和商业观念上受到的影响比香格里拉的居民更大,以收入和职业作为婚姻基础的人占了主体。这说明了旅游地居民的婚姻家庭观念的变化与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是同步的。对“对第三者态度”的调查得出的结论也是一样的。大量游客、投资者和从业人员的到来,将外地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带到了旅游地,这会促使旅游地居民对自己的文化和风习产生怀疑甚至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