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2009年2月出版的《风景的文化记忆》一书,是作者多年来在旅游考察途中撰写而成,书中插图多为作者第一手拍摄资料,图文并茂。书中内容多以四川、西藏、湖南、陕西、甘肃、贵州等地景区、村寨、寺院和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为对象。作者从贴近旅游人类学的视角,将旅游资源还原成鲜活生动的文化形象,以独特的视角和广阔的视野,重新诠释了旅游资源的价值,具有很深的触点。
自 序
我们的生命来自历史,我们现今获得的一切都来自历史。
在我们还未存在的某个遥远的时代,我们现在的一切也许早就注定了。
当我们经过每一天、每一分钟的时候,当朋友问我们“我们正在干什么的时候”,这个“我们”正在经历着的每一天、每一小时、每一分钟和“正在干什么”的现在瞬间就成为了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说,追问今天做了什么和追问历史是什么具有同样的价值。
我们既来自历史,又生活在历史之中。历史向一支无形的大军,时时向我们所处的现在的每一个时刻紧逼,我们每时每刻都不得不丢失堡垒,直至向它奉送出整个生命。
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不断成为历史。历史其实就是我们自己。
当我们感到历史正向我们袭来时,我们时时感到恐慌和不知所措。
人类在伟大的历史面前是渺小的;但渺小的人类经过一代又一代人对历史的吸纳和抗争,又显示出人类的伟大。
因为历史毕竟是人类创造的。
历史是人类的历史。
当我在写本书的时候,我们又一次被抛到历史的荒野上,历史的钟声为我们敲响,历史的洪流穿越远古的冰山向我们涌来,我们不再是旁观者,我们又投身到历史之中。
我们在寻求历史的公正。
人类在不断扼杀自己优秀人物的同时,又接连推拥出自己的伟大英雄。
我们常常感到,历史是宽容的。
历史是值得信赖的审判者,它审判人类一切善行与恶行,它使人最终相信:人类尽管勾心斗角,人类尽管干了邪恶坏事,人类终究是伟大的,历史终究是美好的。
认识历史是异常艰难的。
历史对研究者来说,首先呈现在面前的,是一条巨大的深长的黑洞,当你走进去的时候,里面黑茫茫一片,什么都看不清,你借着尸骨的白光摸索前进,有的人由于害怕退了出来,有的人永远在黑洞里摸索寻找,而你也许终于走了出去。但外面仍没有光明。那里到处是层峦叠嶂的高峰,黑云罩住峰顶,云雾缭绕山间,你无法辨明前进的路径。当你终于站到峰巅的时候,天宇顿开,一片光明,四周广袤的原野为你展开。往后看,那里遍布着祖先的小木屋;往前看,那里阳光灿烂,开满鲜花。
历史智慧是一种堆积的文化成果,随着历史的演进,历史智慧堆积得越来越丰厚,如同大江大河的三角洲沙洲积淀一样。越到后来,人们能够打捞和吸取的智慧就越多。
我常常游历于山水之间,打捞着历史和文化的碎片。
我知道这种打捞也许是徒劳无益的。离“真实”的历史差了好长的距离。
其实,历史不仅仅是文献的记载,不仅仅是考古学家从地下挖出来的记忆。
活的历史赋存在山水之间,赋存在人们的传说中。
从山水文化的赋存中,我们看到了另外一种历史,一种后来的人们所希望看到的历史,所希望领略到的文化。这也许就是后人的历史文化心理,这种历史文化心理代表了市井百姓对历史的价值判定。显然,它与历史学家、当政者的历史价值判定是有所不同的。
难道这不是历史?难道这不是文化?
山水文化是活着的文化。它以特定的形态附着在山水之中,与特定的地质特征、地貌特征、地理现象相连,在特定的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中生长。
所有的风景都是历史的风景,所有的风景都是文化的风景。
大自然的风景镌刻着历史的年轮,建筑和人们的生活镌刻着人类的记忆。
我是以旅游规划者的视野来审视这些特征的。
白天在考察、在访谈、在规划景区,夜晚就打捞着这些文化的碎片。这种思考往往将历史、地理、宗教、文化、建筑等等各学科进行综合考察,最后发现,也许这样的视野更广,更接近老百姓的文化心理。
于是,就把它们记录了下来。
作者于2008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