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城市文旅新区
一、项目概况
江西修水县老城北区在历史上称为“宁州古城”,是周边区域的文化和商业中心,至今古城内仍保留有33处祠堂建筑。修水县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在这里设计、制作并率先升起,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在这里组建,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第一枪在这里打响。老城位于江西省西北部修河上游,属于修水县中心城区,东起沿江大道,西至西摆街,南抵马家洲公园,北至凤凰山,面积约2.5平方公里。
由于老城北区建成时间久,存在市政设施落后、居住环境较差、交通拥堵不畅等问题,片区面积仅2.5平方公里范围内,却居住了近8万人口,人口密度严重超标,古城的历史文化价值长期被忽视。随着行政机关迁移到南区,北片区边缘化趋势明显,市民要求改造的呼声强烈。
2012年,经过对修水县老城北区综合现状和历史文化的梳理分析,来也股份提出大力挖掘老城北区历史文化和城市价值,将老城打造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承担起塑造修水人文精神,展示对外新形象,打造修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高地、新品牌的作用,成为修水县城市旅游的新名片,实现民生改善与文旅产业提升两大目标。
二、控规思路
1、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恢复老城北区中部的宁州古城,构建黄土岭和秋收起义两片历史文化街区。
规划依托古城核心区遗存下来有历史价值的东西主街道鹦鹉街、33处祠堂建筑、八条小巷等较完好的骨架肌理,以及街区内的古井、跨鳌桥、遗存的古建筑等,复兴黄土岭传统文化街区;以秋收起义纪念馆为中心,整合古城内的红色文化资源点,改造修水广场及周边片区,引入红色文化体验性项目,串点成片,形成秋收起义红色文化街区。
2、以风水古城理念规划老城的格局,兼顾城市生活与古城复兴两大目标。
在古城景观格局的构建方面,采用山围四面,水绕三方的理念,北以凤凰山为屏,东、西有旌阳山、鸡鸣山环抱。恢复部分古城城墙、四座城门(通远门、遗清门、崇仁门、魁门)、重要形制建筑以及古街区,恢复原来九井十八巷的部分格局;凸显老城特色及景观资源,修河、凤凰山、马家洲公园等,特别注重居住街坊与水绿肌理的和谐相融。
3、对人口规模、用地规模两大指标进行科学论证,实现老城疏解更新。
打破传统城市空间结构,寻找新的城市发展空间,在新区预留安置用地,实施老城区与新区联动发展的搭桥政策;从五个方面论证确定了老城北区的人口规模,分别是按照国家城市建设用地标准、修水县城市总体规划、国内同类型老城改造的人口密度、道路交通设施容量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老城北区的人口从现状的7万人,规划预测为4万人。
把人口疏解与建筑拆迁对应实施,分别从五方面落实对应,一是增加历史遗存周边空间;二是古城墙城门恢复的用地置换;三是棚户区及破旧建筑的拆迁;四是增加必要的道路交通设施、绿化广场涉及的拆迁;五是增加必要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用地空间的拆迁;
4、解决路网密度过低、道路错乱、交通拥堵等问题。
规划前整个老城区道路密度约为7.5km/k㎡,人均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不足2.53㎡,不能达到国家标准要求。高峰期十分拥堵,影响了市民出行,制约了老城北区的旅游发展。规划将道路布局结合地形、现状条件、对外联系和功能布局,形成“两横五纵”的道路骨架网,其他道路为分支的路网形式,以网状的道路布局形成各地块之间的联系通道。
三、技术创新
1、兼顾了老城控规与新区控规的区别,保护并彰显了宁州古城祠堂特色和古城风水肌理,严禁大拆大建。
拆迁控制原则:
(1)打造历史文化街区,必须对历史遗存周边的建筑进行整理拆除;
(2)打造国家休闲区,发挥休闲空间作用,必须对某些地块进行控制;
(3)经过建筑分析,对建筑质量差和建筑风貌差的建筑予以拆除,更新地块功能;
(4)为了完善路网结构,新建部分道路、打通丁字路、端头路等需要拆迁的建筑;
(5)为增加老城区绿地、广场、停车场以及市政设施等必要设施需要拆迁的建筑。
2、将城市设计概念渗透于控规的全过程,实施分类管控。
(1)将城市设计概念渗透于控规的全过程,并尝试从建筑体量、公共空间角度等方面将文字性的城市设计思想空间化和指标化;
(2)分类管控历史街巷空间和建筑风貌,各类街巷通过街面风貌、空间尺度、公共空间、路面铺装四大要素的控制,全方位地引导街巷整治;
(3)建筑风貌管控按照传统民居建筑、红色历史建筑、现代建筑三类进行示例管控;
(4)以城市更新和旧城改造理念编制规划,划分为保留完善区、引导建设区、综合整治区、全面改造区;
(5)引导存量空间的积极利用,对38个老单位闲置公房存量空间提出利用方案。
3、创新老城区合理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确定的技术路径,解决了疏解更新和实施可行性平衡的难题。
老城区因为建设时间长,存在产权复杂、人口众多、安置成本高等多种遗留问题,如何在疏解更新和实施可行性方面取得平衡,使老城更新能够有效落地实施,并成功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直是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难题。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分析了老城人口聚集特点,创新的通过国家标准、上位规划、同类老城区数据、设施容量、生态环境承载力、拆迁难度等六个方面的定性定量整合的技术路径,确定了修水县老城北区较为合理的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对城镇人口规模预测提供了依据和支持,为老城北区更新改造的顺利实施并达到效果提供了保障。
四、项目效果
该规划于2014年编制,2016年通过了修水县专家评审、规委会审查以及常委会审议。规划实施后,老城区最北侧的棚户区改造完成,老城广场及游客中心建设完成,成为修水古城焕发新活力的起点。全面改善北城区居民宜居环境、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也是增进民生福祉、城市品牌创建、城区旅游发展和宁州古城建设的重要举措。
江西省社科院评价此次修水县老城控规的实施,将极大改善了当地群众的居住环境,提升了城市生活品质。同时,对老城历史古迹和文化遗址的保护,也对当地人文传承产生了有效的作用,对推动修水文旅产业发展,增加当地群众收入非常有利。
该规划项目在2017年荣获由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主办的“中国最具特色规划及建筑景观设计大会”的“中国最具特色十佳项目作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