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般的修河“玉带缠腰”,蜿蜒流淌,
两岸青山环抱、风光迤逦,
勾勒了一幅“十里秀水”的甜美风光。
在赣西北崇山之间,
有一个碧玉般的小城,
她的名字叫修水。
这里“连空气都是甜的”,
曾荣获“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美誉。
修水是个比较典型的山区县,以山为主,
“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
修水县人杰地灵,
桃里陈氏“一门五杰”
(陈宝箴、陈三立、陈寅恪、陈衡恪、陈封怀)
蜚声海内外。
县城南山崖曾是黄庭坚读书之地,
现已辟为黄庭坚纪念馆,
馆藏文物丰富,
其中以众多黄庭坚碑刻、墓志、著作等资料,
最为著名。
黄庭坚纪念馆
修水还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体现在“三个第一”: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在这里设计、制作并率先升起,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在这里组建,
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第一枪在这里打响。
修水有红色革命遗址遗迹60余处,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被授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被评为江西省“十大红色景点”。
革命遗址遗迹
为更好地助力修水旅游发展,来也股份编制了《江西省修水县老城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并于2017年2月顺利通过评审。
评审专家认为规划对老城改造、功能置换、人口规模、用地规模、设施规划、环境整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思路清晰、定位准确,解决了人口过密、交通拥堵及环境脏乱差三大问题,对老城北区的城市建设具有指导性,一致同意规划通过评审。
规划亮点
1、 规划对老城北区进行功能整合。
规划形成“一带三轴一园四区”的功能结构。恢复老城北区中部的宁州古城,构建黄土岭和秋收起义两片历史文化街区。以“修旧如旧”、“修新如旧”在原址上恢复部分古城城墙、四座城门(通远门、遗清门、崇仁门、魁门)、重要形制建筑以及街区商铺。最终形成一个文化建筑保护得当,历史氛围感浓厚,整体空间合理舒适,功能完善的历史文化街区,传承古城的历史记忆和特色文化。
2、 对人口规模、用地规模两大指标进行科学论证,解决人口过密的问题。
l 在西茗村区域进行全面改造,将该区域现有杂乱的民居进行综合整治,规划为宜居生活区,规划居住面积16.32ha,人口0.87万人。
l 老城北区东部适当增加绿地等公共空间,大部分建筑规划予以保留,进行适当的修缮和环境改善,建设生态宜居生活区,规划居住面积16.92ha,人口约1.02万人。
l 利用凤凰山建设国民健身公园,通过拆迁棚户区,将老城北部改造形成以运动健身为主题的养生社区,规划居住面积17.85ha,人口约0.93万人。
l 改造原万坊社区和衙前社区的一部分为南部居住区,规划居住面积9.65ha,人口约0.68万人。
3、 解决了路网密度过低、道路错乱、交通拥堵等问题。
l 规划前:整个老城区道路密度约为7.5km/k㎡,人均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不足2.53㎡,高峰期十分拥堵,影响了市民出行,制约了老城北区的旅游发展。
l 规划后:规划道路布局结合地形、现状条件、对外联系和功能布局,形成“两横五纵”的道路骨架网,其他道路为分支的路网形式,以网状的道路布局形成各地块之间的联系通道。